全国两会话环保丨看代表委员提出哪些环保建议?

返回列表日期:2018-03-09阅读:3407

吕忠梅委员:生态环境多元治理体系逐步形成


重点地区细颗粒物(PM2.5)平均浓度下降30%以上,71%的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,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6.3个百分点……
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靓丽的环保数据让全国政协委员、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吕忠梅倍感振奋。

“这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。如今,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正在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、企业为主体、公民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治理体系。”吕忠梅说。

她建议,下一步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,对环保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,加快职能整合,实现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管理和风险防控转变,同时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和公民在环保领域的积极性主动性。

吕忠梅认为,环境保护需要政府、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力,要不断提升公众环保意识,使更多人自觉成为低碳生活型、环境友好型公民。

“还应在环保领域加快建立常态化机制,更好地发挥法治作用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进行差异化治理,力争实现执法精准化、法律制度安排精细化。”她说。

(来源:新华社  记者:丁小溪)


王金南代表:建议加快建立人民环保监督员制度


“老百姓是环境污染最大的受害者,也是环境改善最大的受益者,依靠他们来监督污染企业是防止污染最有效的手段之一,建议加快建立人民环保监督员制度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院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说。

      王金南指出,当前环保执法队伍严重不足,“去年环保部在全国范围内调动执法人员参与京津冀环保督查,仅有6500多人次,难以满足环境保护执法监督的要求”。

       王金南说,群众最关心身边的环境,让群众来监督污染企业,是最直接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,也是国际上一条很重要的经验,建议我国尽快建立人民环保监督员制度,将群众监督作为政府环保执法的有力补充,依靠群众打赢“蓝天保卫战”。

(来源: 新华社  记者:马晓媛、霍瑶)


 陈利顶委员:提高国民环保意识和素质,共同参与环保

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我们要携手行动,建设天蓝、地绿、水清的美丽中国。过去五年,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,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,绿色发展局面喜人。

       “要实现美丽中国,还需继续努力。”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利顶委员说,在农村调研时,发现黑臭水体治理状况不佳,废弃垃圾到处堆放。原因在于当地政府缺乏有力引导和持续投入,老百姓环保意识普遍不高。

       “当前需要做的,是提高国民环保意识和素质。”陈利顶建议,加强环保科普宣传,把环保宣传责任纳入基层干部的职责范围;建立环保奖惩机制,引导人们转向绿色、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,共同参与环保,摒弃不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。

(来源:人民日报  记者: 邱超奕)


罗朝运代表:创新农村垃圾处理模式,破解垃圾围村


“垃圾围村”是一些农村地区村容村貌的痛点。“龙鹄村曾经也不例外,但现在是省级‘四好村’,是幸福美丽村。”四川省丹棱县丹棱镇龙鹄村党支部书记罗朝运代表说,这其中的关键,就是创新垃圾处理模式:村民每人每月缴纳1元钱,建立村保洁资金库,由村民选出保洁承包人,负责村里垃圾收集和转运。

       “好的制度设计效果立竿见影。龙鹄村垃圾不见了,村容整洁了,村民精神气也上来了。”罗朝运说。

       “环境整治是要花钱的,很多村集体经济不太强的地区,估计会有困难。”罗朝运建议,政府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投入力度,在资金上支持,在政策上倾斜,上下联动,让大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更有干劲。


(来源:人民日报  记者: 齐志明)